期刊简介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本刊创刊于1979年,是贵阳中医学院主办的贵州省唯一的综合性中医药学术性刊物。1987年起即为首批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(中国科技核心期刊),为《中文学术期刊(光盘版)》、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》、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》、《万方数据库》、《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》等所收录。本刊普及与提高兼顾,理论与实践并重。主要报道中医药、中西医结合临床及科研等领域的新成果和新经验。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点击详情 >

主管单位: 贵阳中医学院

主办单位: 贵阳中医学院

出版部门: 《贵阳中医学院学报杂志》编辑部

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: ISSN 1002-1108

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: CN 52-5011/G2

邮发代号: 66-31

出版周期 双月刊

创刊时间 1979

出版地区 贵州

出版地区 贵州

订购价格 408.00

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(CJFD)

电子信箱: mlunwen@163.com或mlunwen@126.com

往期目录

首页>贵阳中医学院学报杂志
  • 杂志名称:贵阳中医学院学报杂志
  • 主管单位:贵阳中医学院
  • 主办单位:贵阳中医学院
  • 国际刊号:1002-1108
  • 国内刊号:52-5011/G2
  • 出版周期:双月刊
期刊荣誉: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(CJFD)期刊收录:上海图书馆馆藏, 国家图书馆馆藏, 万方收录(中), 知网收录(中), 维普收录(中)
贵阳中医学院学报杂志2002年第1期文章
  • 健脾补肾调理法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疗效分析

    自拟健脾补肾方药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10例,以服用同化雄激素达那唑的11例进行对照,结果表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.......

    作者:阮道英 刊期: 2002- 01

  • 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82例小结

    采用光疗、输血浆或白蛋白、口服酶诱导剂、静滴茵栀黄等综合疗法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82例.结果:治愈58例,好转20例,无效4例,总有效率95.1%,住院时间平均5.10±1.50天.......

    作者:岑康群;谢清峰 刊期: 2002- 01

  • 浅谈肛门疾病的预防及护理

    简述肛门疾病的发病因素、常见临床症状、预防及家庭护理.......

    作者:林萍 刊期: 2002- 01

  • 小儿内服中药的护理体会

    中药煎剂能随症加减,在体内吸收较快,故祛邪迅速,临床应用广泛,但小儿难以配合,常令医务人员难以求成,影响治疗.......

    作者:成志芬 刊期: 2002- 01

  • 新加十全大补汤对化疗药物5-Fu增效减毒作用的实验研究

    实验以荷瘤H22小鼠为观察对象,探讨了新加十全大补汤对肿瘤化学药物5-Fu抗肿瘤增效减毒作用的影响.结果表明:新加十全大补汤与5-Fu合用能显著提高小鼠移植肿瘤H22抑瘤率,对化疗药物所致免疫器官萎缩、白细胞减少、骨髓有核细胞减少都有明显的保护作用.......

    作者:罗海鸥;刘绍唐;苗维纳;万仁英 刊期: 2002- 01

  • 罐疗提高盐酸维拉帕米透皮吸收的研究

    目的:研究中医传统付罐疗法促进盐酸维拉帕米(Ver)穴位透皮吸收.方法:应用RP-HPLC荧光检测色谱法,流动相组成为甲醇-水-三乙胺=∶68∶32∶0.4,冰醋酸调pH为6.5,荧光检测波长Ex=275nm,Em=320nm.结果,罐疗能显著提高Ver的透皮吸收,初步建立了一种新的物理促进药物透皮渗透的方法.......

    作者:张永萍;邱德文;林亚平;刘文;付文心;陈筑芳 刊期: 2002- 01

  • 米槁心乐滴丸临界相对湿度的测定

    在干燥器中配制不同浓度的饱和溶液,制成恒湿环境,将一定量样品分别置于不同相对湿度环境中,经不同时间连续测定,测定米槁心乐滴丸的临界相对湿度,缓制平衡吸湿图.结果表明:米槁心乐滴丸的临界相对湿度为76%.由此建议包装及贮存环境应控制在76%以下为宜.......

    作者:潘娅;张永萍;林亚平;邱德文;郑亚玉;靳凤云 刊期: 2002- 01

  • 《内经》对食伤证治的论述及主要成就

    通过对中医经典著作的研读,归纳出对食伤证治的生理、病理、证候及防治原则的论述及其主要成就,为治疗食伤提供了治疗原则并奠定了理论基础.对食伤证治的具体论述,为后世产生了较大影响.......

    作者:朱星;谭学林 刊期: 2002- 01

  • 谈带血症的辨证与治疗

    带下症是可由多种疾病引起的一种疾病,有炎症、创伤、内分泌失调、宫腔内组织物残留、肿瘤等五大类疾病均可为其发生的原因.本文分湿热(毒)型、阴虚型、脾肾两虚型、血瘀型共四型讨论了其病因、主要证候、治则、方药等.......

    作者:丁丽仙 刊期: 2002- 01

  • 试论补虚当佐以行瘀滞

    血瘀贯穿于虚证之始终,主张在补虚治疗时,均佐以行气活血,以提高疗效,既能祛瘀滞之患,又可防补益致壅滞之虞.......

    作者:常向明;姜杰 刊期: 2002- 01